佛山壹号口腔院长翟炜东:30年深耕口腔种植与疑难牙周治疗
在佛山口腔医疗领域,翟炜东这个名字常被同行与患者提及。作为佛山壹号口腔门诊部院长,这位从业30余年的口腔医师,用手中器械为上万名患者解决了牙齿缺失、牙周病等困扰。从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疗学系毕业今,他始终活跃在口腔临床一线,是国内首批开展种植牙手术的践行者之一。
从全科到精专:一位种植牙先行者的成长
上世纪90年代初,当国内口腔医学仍以拔牙补牙为主流时,翟炜东已开始接触种植牙技术。在医院口腔科积累十余年经验后,他发现传统修复方式难以满足患者对咀嚼功能与美观的双重需求。"当时种植牙还是新鲜事物,连手术器械都需要自己琢磨改良。"回忆起早期,他特别强调诊断的重要性,"每颗牙槽骨都是独特的,就像指纹一样需要个性化对待"。
这种理念促使他在2000年后专攻复植领域。针对骨量不足患者,他在佛山地区开展上颌窦提升术;面对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人,创新采用"即刻负重"技术实现当天种牙当天用餐。如今,经他完成的种植中,长使用记录已超过20年,这些实实在在的临床数据,成为患者口耳相传的信任基础。
微创与舒适化:重新定义牙科治疗体验
"很多患者不是怕治牙,是怕治牙的过程。"翟炜东在接诊中发现,传统牙科治疗带来的紧张感常导致患者延误就医。为此,他带领团队引入动态导航系统,通过3D影像引导实现微创种植,将传统手术切口缩小60%;同时配备镇静系统,让高血压、心脏病等特殊人群也能接受治疗。
去年接诊的68岁周先生就是典型。因糖尿病导致上半口多颗牙松动,辗转多家机构都被告知无法立即种植。翟炜东团队通过血糖调控联合即刻种植方案,在三次就诊内完成治疗。"现在啃苹果和年轻时没两样",周先生的反馈印证了技术突破带来的改变。这种将医学严谨性与人文关怀结合的诊疗风格,成为年轻医生跟随学习的范本。
学术与临床双轨并行
在诊室之外,翟炜东的身影常出现在学术会议讲台。他先后在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》等核心期刊发表12篇论文,其中关于骨质疏松患者种植体稳定性研究被引次数达百余次。作为佛山口腔医学会种植专委会委员,他每年参与基层医生培训,将超声骨刀应用、数字化导板制作等实用技术无偿。
现在,他正带领团队攻关"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"课题。"这类患者就像盐碱地种庄稼,必须先改良土壤环境。"在他办公室的展示柜里,整齐排列着各种牙槽骨模型,每个都标注着详细的处理方案。这种将病例可视化的教学方法,让年轻医生更易理解复杂理论。
回归医疗本质的坚守
当被问及30年职业生涯的感悟,翟炜东的回答出乎意料的朴实:"把每颗种植体都当作给自己亲人做的。"这句话体现在诊疗细节中:坚持每位患者亲自初诊,手术前反复确认CT数据,即便是简单的单颗种植也要制定3套备用方案。这种审慎态度,使得他经手的种植体五年存活率保持在98.7%的高位。
每周三上午,佛山壹号口腔的种植专科门诊总是排满复诊患者。其中不乏从中山、江门等地专程赶来的老顾客。他们信任的理由很简单——在这里,医疗决策永远基于判断而非商业考虑。正如一位退休教师所言:"翟院长不会推荐贵的,但一定会选适合的。"
如今,已届知天命之年的翟炜东仍保持着每周20台手术的工作节奏。当问及何时考虑退休,他笑着指指诊室墙上的锦旗:"等什么时候没有患者大老远跑来求医,或许就该休息了。"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这种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的朴素医者情怀,或许正是佛山口腔行业珍贵的传承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