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腔科:孩子牙齿健康的关键期,家长必须了解的5件事
孩子从长出颗乳牙开始,口腔健康就成了一门必修课。儿童口腔问题不仅影响咀嚼和发音,还可能造成恒牙发育异常。作为家长,越早关注孩子的牙齿状况,越能避免未来昂贵的治疗费用和孩子的痛苦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口腔科那些家长必须知道的事。
乳牙蛀了不用管?这个误区坑了多少孩子
"乳牙反正会换,坏了也不用治"——这是常听到的误解。实际上,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。一颗乳牙提前脱落,相邻牙齿会倾斜移位,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,将来很可能需要正畸治疗。临床数据显示,乳牙龋坏的儿童,恒牙患龋率是其他孩子的3倍。
建议从颗乳牙萌出就开始清洁,3岁前由家长帮助刷牙,每天少2次,尤其要重视睡前刷牙。发现牙齿表面出现白斑或黑点,就该及时就诊,这时候治疗只需要简单涂氟或树脂填充,孩子几乎不会感到不适。
儿童看牙恐惧症?试试这些方法
诊室里哭闹的孩子往往是因为未知的恐惧。建议就诊不要选择孩子牙痛时,而是常规检查。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诊室,认识牙科器械。现在很多儿童口腔科会布置成卡通主题,医生使用"小镜子看看牙齿城堡""喷水枪清洗宝石"等游戏化语言。
对于特别紧张的孩子,建议分阶段治疗:次只做检查,第二次简单清洁,逐步建立信任。家长要注意避免说"不会疼"这类可能适得其反的安慰,而是诚实告知"可能会有点凉凉的感觉,像吃冰激凌一样"。
这些习惯正在毁掉孩子的牙齿
含着奶瓶睡觉是导致"奶瓶龋"的首要原因,奶粉中的糖分整夜附着牙齿。建议1岁后戒除夜奶,改用学饮杯。另一个隐形是长期使用吸管杯,会让上门牙长期浸泡在饮料中。3岁以上孩子应该学习用普通水杯喝水。
吃糖不是禁忌,但要注意方式。粘性糖果比巧克力危害更大,一次性吃完比整天含着好。建议设置"甜食时间",吃完立即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。
换牙期的关键注意事项
6岁左右开始换牙时,要特别注意乳牙滞留问题。如果恒牙已萌出而乳牙未脱落,需及时拔除以免影响恒牙排列。但不要自行摇晃乳牙,不当操作可能导致牙根断裂感染。
换牙期容易出现"双层牙",这是正常现象,通常2-3周内乳牙会自然脱落。如果超过1个月仍未脱落,就需要处理。这个阶段要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,帮助恒牙发育。
预防胜于治疗:儿童口腔保健时间表
• 6个月-1岁:萌出颗乳牙后口腔检查 • 1-3岁:每半年涂氟一次,学习正确刷牙方法 • 3-6岁:进行窝沟封闭,监控颌骨发育 • 6岁以上:定期检查换牙进度,评估是否需要早期干预矫正
记住,让孩子拥有健康牙齿的好方法,是把看牙医变成像体检一样的常规事项,而不是等到疼痛难忍才就医。选择的儿童口腔科,医生会用更适合孩子的方式处理问题,让孩子在保护牙齿的路上走得更轻松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