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到底是什么?这些早期信号千万别忽视
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细节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90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不多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悄伤害牙齿的"沉默"。
牙周病不是简单的"牙龈发炎"
很多人把牙龈红肿出血当作"上火",其实这是牙周组织在发出求救信号。健康的牙龈紧紧包裹牙齿,形成天然屏障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细菌会逐渐牙龈与牙槽骨,就像把树根周围的泥土慢慢掏空。早期表现为牙龈炎,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牙齿松动移位,甚整颗牙脱落。
临床发现,牙周病患者往往伴随三种典型表现:一是刷牙出血持续1周以上,二是牙龈颜色从粉红变为暗红,三是晨起时口腔有明显异味。这些症状不会突然出现,而是像温水煮青蛙般缓慢发展。
五大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
1. 长期吸烟者:尼古丁会收缩血管,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等发现问题时往往已到中期
2. 孕妇:激素变化使牙龈更易发炎,俗称"妊娠期牙龈炎"
3. 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牙槽骨吸收
4. 正畸人群:矫正器增加清洁难度,食物残渣更易滞留
5. 中老年人:随年龄增长,牙龈自然萎缩使牙根暴露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牙周病治疗就像挽救滑坡,早期干预只需"刹车",晚期则需要"修路补山"。日常预防记住三个关键点:
-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,短距离水平颤动,每次不少于3分钟
- 牙线使用要到位:不是简单"拉锯",而要形成"C"形包绕牙面
- 定期洗牙不偷懒:即使认真刷牙,每年也需要1-2次清洁
需要提醒的是,网传的"盐水漱口治牙周病""牙龈疗法"都没有科学依据。当发现牙龈出血两周不缓解,或牙齿有松动感时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
治疗不是一劳永逸
轻度牙周炎通过洁治术(洗牙)就能控制,中重度则需要龈下刮治甚手术治疗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治疗后的维护期更重要。就像糖尿病需要长期监测血糖,牙周病患者每3-6个月需要复查菌斑控制情况。
临床上常见两个极端:要么觉得"洗过牙就万事大吉",要么担心"治疗后会牙齿松动"而拒绝就医。其实牙周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,已经吸收的牙槽骨确实,但通过科学维护可以保住现有牙齿。
关于牙周病的三个误区
误区一:"牙齿不疼就不用管"——牙周病早期根本没有明显疼痛
误区二:"老了都会掉牙"——牙周病才是牙齿脱落的元凶
误区三:"治疗一次管终身"——日常维护决定治疗能保持多久
后提醒大家: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。研究显示,重度牙周炎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5%,孕妇可能增加早产概率。保护好牙齿,就是在为全身健康筑起一道防线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