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是怎么回事?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了
近刷牙时发现牙龈总是出血?吃个苹果都能留下血印子?这可能不是简单的"上火",而是牙周病在作祟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牙周病在我国成年人中患病率高达90%,但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
一、什么是牙周病?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。如果把牙齿比作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树根周围的土壤。当细菌在牙龈边缘形成牙菌斑后,会逐渐这层"土壤",导致牙龈红肿、出血,时会造成牙齿脱落。
这种疾病发展通常分为两个阶段:早期表现为牙龈炎,仅涉及牙龈组织;若未及时治疗,会发展为牙周炎,此时牙槽骨已被,相当于"树根"周围的土壤开始流失。
二、7个危险信号别忽视
1.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 2. 牙龈颜色变深红或紫红 3. 口腔持续存在异味 4. 牙龈萎缩导致牙齿看起来变长 5. 牙齿出现松动或移位 6. 咬合时感觉牙齿使不上力 7. 牙齿间出现明显缝隙
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疼痛感,这也是很多人延误治疗的主要原因。等到牙齿明显松动时,往往已经错过佳干预时机。
三、哪些人更容易得牙周病?
吸烟人群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,烟草会抑制牙龈循环;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口腔更易发生感染;孕期女性激素变化也会加重牙龈炎症。此外,长期服用某些药物(如抗癫痫药)或存在家族遗传因素的人群也需要格外注意。
办公室白领群体也是高发人群——工作压力大、作息不规律、喝咖啡频繁等因素都会影响口腔环境。
四、日常预防的5个关键点
1. 使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,小幅度水平颤动,确保清洁到牙龈边缘 2. 每天少使用一次牙线:能清除牙缝中80%的菌斑 3. 每半年洗牙一次:去除普通刷牙无法清除的牙结石 4. 戒烟限酒:烟草和酒精都会加重牙龈炎症 5. 控制慢性疾病:尤其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市面上所谓"止血牙膏"只能暂时掩盖症状,并不能治疗牙周病。发现牙龈持续出血,应该及时就医而不是依赖这些产品。
五、确诊后该怎么治疗?
早期牙龈炎通过洁治(洗牙)就能得到控制。如果发展到牙周炎阶段,通常需要做龈下刮治——在局部麻醉下清除牙根表面的菌斑和结石。对于的病例,可能需要进行牙龈手术或骨组织再生治疗。
整个治疗过程可能需要3-4次复诊,治疗后的维护期更为关键。建议每3-6个月进行复查,像慢性病一样长期管理。
六、关于牙周病的3个误区
误区1:牙齿不疼就不用治 牙周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疼痛,等到出现疼痛时,牙槽骨可能已经吸收过半。
误区2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 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是因为清除了长期堆积的牙结石。这些结石本来就不该存在,它们会挤压牙龈导致萎缩。
误区3:年纪大了掉牙很正常 牙齿脱落不是自然衰老的必然结果。只要维护得当,很多人七八十岁依然可以保有健康牙齿。
记住:牙周健康不仅关系口腔,还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全身疾病密切相关。当你为牙龈出血烦恼时,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。及时就诊,定期维护,才能避免"老掉牙"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