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:告别小黑洞,还你健康笑容的小秘密
牙齿上突然冒出的小黑洞,吃饭时冷不丁的酸疼,照镜子时总想用手遮住的尴尬——龋齿这个小麻烦,其实比你想象的更常见。今天我们就来龋齿填充那些事,用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你,这个过程到底有多简单。
小黑洞是怎么来的?
每次吃完甜食,那些残留在牙缝里的小糖粒,就像给细菌开了场狂欢派对。这些细菌吃完糖后会产生酸性物质,慢慢腐蚀你的牙齿。时间一长,原本光滑的牙面上就会出现小坑小洞。刚开始可能只是浅浅的黑线,不痛不痒,但如果不及时处理,这个洞就会越变越大。
很多人以为只有小朋友才会长蛀牙,其实成年人同样面临这个困扰。特别是那些爱吃甜食又不太注意口腔清洁的朋友,或者经常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的时候,细菌就更容易在牙齿上安家落户。
什么时候该去看牙医?
发现牙齿上有小黑点?别急着紧张,但也不能完全不当回事。早期龋齿可能没有任何感觉,等开始疼的时候,往往已经比较了。这里有几个信号提醒你该去看看牙医:
- 牙齿表面出现白色斑点或褐色、黑色痕迹
- 吃冷热食物时突然有刺痛感
- 牙齿上能明显看到小洞
- 食物总爱卡在某个固定的牙缝里
记住一个小建议:即使没有任何不适,每年也该去做一次口腔检查。很多问题早发现早处理,能省下不少麻烦和花费。
补牙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可怕
提到补牙,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刺耳的钻头声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其实现在的补牙技术早就升级了,整个过程通常30-60分钟就能搞定,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没什么感觉。
医生会先帮你检查确定龋坏的程度,然后给牙齿拍个"小照片"。如果需要处理,会先打一点点麻药——现在的麻药针头特别细,进针时几乎感觉不到。等麻药起效后,医生会用工具把龋坏的部分清理干净,这个过程大多数人都是睡着觉就完成了。
补牙材料怎么选?
现在常用的补牙材料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树脂材料,颜色和真牙几乎一样;另一种是银汞合金,强度更高但颜色较深。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推荐使用树脂材料,特别是前牙或者笑起来能看见的部位。
树脂材料不仅美观,而且粘接力强,能保留更多健康牙体。现在的纳米树脂更加耐磨,用个十年八年都不是问题。当然具体选择哪种材料,还是要根据牙齿的位置、损坏程度等因素,听医生的建议。
补完牙后要注意什么?
刚补完牙的2小时内先别吃东西,等材料完全固化。24小时内尽量避免用补过的那边咬太硬的食物,像啃骨头、咬坚果这种事还是交给其他牙齿吧。
日常护理其实很简单:每天认真刷牙两次,学会使用牙线清理牙缝,每年定期洗牙。特别注意补过的牙齿和天然牙的接缝处,这里容易藏污纳垢。如果发现补的材料脱落或者边缘出现缝隙,要及时复诊不要拖延。
关于补牙的几个小误区
有人说"补过的牙迟早要坏",这其实是个误解。只要操作规范、护理得当,补牙材料可以用很多年。还有人说"补牙会把牙钻得更大",实际上医生只会去掉蛀坏的部分,健康牙体都会尽量保留。
要不得的是"不疼就不用补"的想法。等牙齿疼起来再处理,往往意味着问题已经比较,可能要做根管治疗甚拔牙,花费和时间都会大大增加。
预防胜于治疗
与其等牙齿出问题再补救,不如提前做好预防:控制甜食摄入,吃完及时漱口;选择含氟牙膏;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两分钟;学会正确使用牙线;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。
牙齿问题就像小树苗上的虫洞,早发现早处理省事。下次发现牙齿上有可疑的小黑点,别犹豫,约个时间让牙医帮你看看。健康的牙齿不仅能让你吃嘛嘛香,更能让你自信展露笑容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