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是什么?为什么你的牙龈总出血?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沫里带着血丝,咬苹果留下粉红色牙印——这些信号可能不是“上火”,而是牙周病在敲警钟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我国35岁以上人群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大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想起就医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却关重要的治疗项目。
牙周病发展的三个阶段
阶段牙龈炎容易被挽回: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是典型症状,此时菌斑仅堆积在牙龈边缘,通过洁治和正确刷牙就能逆转。若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发展为第二阶段牙周炎,牙槽骨开始被吸收,出现口臭、牙龈萎缩。到第三阶段重度牙周炎时,牙齿会像树根周围的泥土被掏空般松动移位,终导致脱落。
这些治疗方式你要了解
基础治疗是每个患者的必经之路:超声洁治(俗称洗牙)能清除牙龈上方的结石,而龈下刮治则需要用精细器械清理牙根表面的菌斑,过程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。对于深牙周袋患者,可能需要配合局部用药或激光辅助治疗。当骨缺损时,牙周翻瓣手术和引导骨再生术能帮助重建受损组织,但预防永远比修补更明智。
治疗过程到底疼不疼?
现代牙周治疗早已告别“生刮硬磨”的时代。正规机构会行的牙周探诊检查,根据情况采用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。术后2-3天可能会有轻微敏感,避免过冷过热刺激即可。值得注意的是,吸烟会显著降低治疗,建议治疗期间严格戒烟。
治疗后如何维护?
治疗后头两周要用软毛牙刷呈45度角清洁牙龈缘,配合牙缝刷清理牙间隙。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可以帮助控制菌斑,但长期使用可能染色牙齿。三个月内的复诊检查关重要,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维护方案。日常使用冲牙器的患者要注意,水压过大会刺激脆弱的牙龈组织。
这些认知误区要避开
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是常见误解,实际上是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缝隙暴露出来。“治疗一次就能”也不现实,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,牙周维护是终身课题。还有人认为“老掉牙是自然现象”,其实只要维护得当,70岁保有20颗功能牙是完全可能的。
早发现早干预关键
建议每年进行1-2次牙周检查,就像定期体检一样必要。备孕女性更要提前处理牙周问题,妊娠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炎症。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重视,牙周感染会影响血糖控制。记住:拯救一颗天然牙的费用和难度,远低于后期种植修复。
当牙龈次发出求救信号时,抓住这个黄金干预窗口。健康的牙周组织不仅是牙齿的根基,更关系到全身健康。下次看到刷牙出血,别再用“近水果吃少了”安慰自己,的牙周检查可能为你省下未来的大笔治疗费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