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牙到底有没有必要?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
每次刷牙都出血,牙齿上总有刷不掉的黄色污垢?这可能就是牙结石在作祟。很多朋友对洗牙存在误解,认为洗牙会让牙缝变大、牙齿变松,其实这些都是错误观念。今天我们就来洗牙这件事,告诉你为什么要定期洗牙。
牙结石是怎么形成的?
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也很难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。这些牙菌斑会慢慢钙化,变成坚硬的牙结石。牙结石就像牙齿上的"水泥",会不断刺激牙龈,导致牙龈红肿、出血,时还会引起牙周炎。
特别要注意的是,下前牙内侧和上后牙外侧是容易堆积牙结石的地方。用舌头舔一舔这些部位,如果感觉粗糙不平,很可能就是牙结石了。
洗牙到底疼不疼?
很多人害怕洗牙是因为担心疼痛。其实现在的超声波洁牙技术已经很成熟了,大部分人都能接受。对于牙齿敏感的朋友,可以选择更轻柔的喷砂洁牙。整个过程大概30分钟到1小时,就像给牙齿做个深度清洁。
洁牙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但都在可承受范围内。如果牙齿特别敏感,可以提前告诉医生,医生会调整洁牙力度或使用舒缓凝胶。
洗牙后要注意什么?
刚洗完牙可能会出现牙齿敏感的情况,这是正常的。建议一周内避免过冷、过热、过酸的食物。同时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,每天少刷牙两次,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。
有些人洗完牙发现牙齿有轻微松动,以为这是洗牙造成的。其实是因为牙结石长期包裹牙齿,洗掉后牙齿暂时不适应。这种情况一般几天就能。
为什么洗完牙牙缝会变大?
这是个常见误区。牙缝并不会因为洗牙而变大,而是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缝隙被清理出来了。长期不洗牙,牙结石不断堆积,会牙龈导致萎缩。所以不是洗牙让牙缝变大,而是牙结石已经造成了牙龈萎缩。
这也提醒我们,洗牙要趁早。等到牙周病很时才想起洗牙,可能就为时已晚了。
多久洗一次牙比较合适?
医生建议,健康成年人每年应该洗牙1-2次。如果是吸烟者、糖尿病患者,或者已经有牙周病的患者,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洁牙,具体要听从医生的建议。
定期洗牙不仅能保持口腔健康,还能及时发现牙齿的其他问题,做到早发现早治疗。很多人就是因为定期洗牙,才发现了早期蛀牙或者牙龈问题。
洗牙和牙齿美白是一回事吗?
很多人会把洗牙和牙齿美白混淆。洗牙主要是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色素沉积,牙齿本来的颜色。而牙齿美白是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牙齿的颜色,让牙齿变得更白。
洗牙后牙齿确实会看起来更干净,但不会变得特别白。如果牙齿本身比较黄,想要获得更明显的,可以在洗牙后考虑美白。
现在你应该对洗牙有了更的了解。记住,洗牙不是护理,而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基础项目。定期洗牙不仅能预防牙周疾病,还能让你拥有清新的口气和自信的笑容。别等到牙齿出问题才后悔没早点洗牙,从现在开始养成定期洗牙的好习惯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