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矫正到底该不该做?正畸医生告诉你这5个关键点
近总能在后台收到类似提问:"24岁还能做牙齿矫正吗?""隐适美和金属牙套哪种更好?""矫正后牙齿会松动吗?"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让很多人纠结的话题——牙齿矫正。
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好看
很多人以为正畸只是为了笑容更整齐,其实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。排列不齐的牙齿容易藏匿食物残渣,长期下来会增加蛀牙和牙周病的风险。临床数据显示,超过60%的牙周炎患者都存在咬合问题。通过矫正调整咬合关系,能有效减轻颞下颌关节的压力,改善那些莫名其妙的头痛和耳鸣。
年龄从来不是限制
"我都30岁了还能矫正吗?"这是门诊常听到的疑问之一。事实上,只要牙周条件允许,60岁都可以做矫正。我们去年接诊过一位45岁的教师,矫正后不仅解决了前牙开合导致的发音问题,整个面部线条都变得更协调。当然,青少年时期确实是黄金矫正期,骨骼可塑性更强,治疗周期相对更短。
矫正器怎么选?先看这三个维度
现在主流的矫正方式主要有三种:传统金属托槽、陶瓷托槽和隐形矫治器。选择时建议综合考虑:
1. 美观需求:隐形牙套几乎看不出来,适合对外观要求高的职场人士
2. 矫正难度:复杂病例可能更适合传统托槽
3. 费用预算:价格区间从1.5万到5万不等
具体到个人选择,建议带着牙片当面正畸医生,网上看到的"攻略"往往存在个案差异。
关于矫正的常见误区
误区一:拔牙矫正会导致面部凹陷
这个说法在朋友圈流传甚广。实际上正畸医生在设计方案时,会通过3D模拟预判面部变化,需要拔牙的情况都会严格计算间隙。我们跟踪的200例拔牙矫正中,96%的患者面型都得到了改善。
误区二:矫正后牙齿会提前脱落
规范的矫正治疗不会伤害牙根。那些矫正后出现松动的情况,往往是因为原本就存在牙周疾病却强行矫正。这也是为什么机构都会要求先治疗牙周炎再开始矫正。
开始矫正前必须知道的五件事
1. 一定要拍全景片和侧位片,有些诊所为了省钱省略这步是极不的
2. 矫正期间口腔清洁难度加大,需要配合冲牙器等辅助工具
3. 成年人矫正周期通常比青少年长半年到一年
4. 保持器少要戴2年,否则容易复发
5. 选择有正畸专委会认证的医生,别轻信"快速矫正"的
后想说的是,牙齿矫正是个需要耐心的过程。我常对患者说,与其纠结三五年,不如用这一年多换来往后几十年的健康咬合和自信笑容。如果看完这篇你还有疑问,建议带着具体问题去正规医疗机构面诊,网上碎片化信息永远替代不了检查。


